分享海报

于清教:半固态已量产装车 产业链积极推动固态电池跨越“最后一公里”

于清教:半固态已量产装车 产业链积极推动固态电池跨越“最后一公里”

电池技术的革新,被认为是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力量。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虽主导市场数十年,但随着应用场景的拓展与需求升级,其能量密度瓶颈、安全隐患以及低温性能缺陷等问题日益突出。在这一背景下,固态电池以其颠覆性的技术优势崭露头角,被视作下一代电池技术的“终极形态”。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半固态电池目前已进入量产装车阶段,成为许多国内企业选择的务实过渡路线。该技术成熟度相对较高,量产可行性更强,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生产效率及快充性能等方面,已基本满足车规级要求。然而,成本仍是当前的主要挑战,其总体成本仍高于传统液态电池。

在于清教看来,作为液态锂电池迭代创新的“升级版”和锂电池产业的未来路径,目前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基础已初步具备,供应链布局也日趋完善。一旦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凭借中国强大的制造体系和产业化速度,大规模生产将水到渠成。当前发展重点在于实现性能、成本与可靠性的综合平衡,加快产能有效释放,并积极推动下游应用场景的拓展与落地。 当前,固态电池产业依然处于大投入期,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从全球主要企业规划看,2025年至2030年固态电池产业推进将分为三个阶段:2025年至2026年为样品交付期,2027年至2028年进入小规模量产阶段,2030年之后迎来规模化应用。政策、资本、技术的三重共振,正推动固态电池产业跨越“最后一公里”,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从高端市场迈向大众消费市场,翻开动力电池技术革命的新篇章。


海融网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海融网”的作品或图片,版权均属于海融网。海融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机构未经海融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海融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合作单位,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用户和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始出处或信源主张权利。特别提醒:本网刊发或转载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文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