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发表了题为“蜂巢能源固态技术演进与产业化进程”的主题演讲,系统阐述了蜂巢能源在半固态及全固态电池领域的多项突破性进展,并首次公开其全球首创的“电解质热复合转印工艺”,标志着蜂巢能源在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据杨红新介绍,蜂巢能源已建成2.3GWh半固态电池专用产线,并已完成第一代270Wh/kg方形电芯的开发,计划于2025年11月C样批量试制。该产品已获得欧洲知名品牌电动汽车订单,并成功定点央企eVTOL项目。同时,蜂巢能源正在开发面向量产的能量密度达360Wh/kg的软包半固态电池,已向一家低空飞行器的央企正式送样,并计划于今年实现首飞。
此外,蜂巢能源已实现从材料到电芯的全栈自研能力:开发出高空气稳定性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4小时高湿环境下离子电导率保持率超93%;推出全固态适配正极材料,克容量超过220mAh/g,可稳定循环1,200次以上;成功制备出20Ah全固态电芯样品,能量密度达380Wh/kg,循环寿命超过450次。
根据规划,蜂巢能源将在2025年底完成10Ah级、400Wh/kg全固态电芯体系开发,2026年第一代半固态量产爬坡,第二代400Wh/kg半固态电池进行开发;2028年推出第三代450Wh/kg半固态电池,并计划于同年开发出70Ah以上、500Wh/kg纯固态电池。
(海融网)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近日,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发表了题为“蜂巢能源固态技术演进与产业化进程”的主题演讲,系统阐述了蜂巢能源在半固态及全固态电池领域的多项突破性进展,并首次公开其全球首创的“电解质热复合转印工艺”,标志着蜂巢能源在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据杨红新介绍,蜂巢能源已建成2.3GWh半固态电池专用产线,并已完成第一代270Wh/kg方形电芯的开发,计划于2025年11月C样批量试制。该产品已获得欧洲知名品牌电动汽车订单,并成功定点央企eVTOL项目。同时,蜂巢能源正在开发面向量产的能量密度达360Wh/kg的软包半固态电池,已向一家低空飞行器的央企正式送样,并计划于今年实现首飞。
此外,蜂巢能源已实现从材料到电芯的全栈自研能力:开发出高空气稳定性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4小时高湿环境下离子电导率保持率超93%;推出全固态适配正极材料,克容量超过220mAh/g,可稳定循环1,200次以上;成功制备出20Ah全固态电芯样品,能量密度达380Wh/kg,循环寿命超过450次。
根据规划,蜂巢能源将在2025年底完成10Ah级、400Wh/kg全固态电芯体系开发,2026年第一代半固态量产爬坡,第二代400Wh/kg半固态电池进行开发;2028年推出第三代450Wh/kg半固态电池,并计划于同年开发出70Ah以上、500Wh/kg纯固态电池。
海融网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海融网”的作品或图片,版权均属于海融网。海融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机构未经海融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海融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合作单位,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用户和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始出处或信源主张权利。特别提醒:本网刊发或转载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文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