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海报

2021年全球钴需求增至17.5万吨 电动汽车首次成为最大需求源

2021年全球钴需求增至17.5万吨 电动汽车首次成为最大需求源

2021年全球钴需求增长22%至17.5万吨,增幅创下新高,并且此种上升趋势将持续。随着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销量翻番,2021年电动汽车消耗了5.9万吨钴,占总需求的34%;移动手机的钴需求为2.6万吨;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为1.6万吨。

2021年全球钴需求增至17.5万吨 电动汽车首次成为最大需求源

5月17日,研究机构Cobalt Institute发布的《钴市场报告》(Cobalt Market Report)显示,电动汽车已经超越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首次成为钴的最大需求来源。

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钴需求增长22%至17.5万吨,增幅创下新高,并且此种上升趋势将持续。随着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销量翻番,2021年电动汽车消耗了5.9万吨钴,占总需求的34%;移动手机的钴需求为2.6万吨;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为1.6万吨。

刚果民主共和国仍然是钴供应的最大来源,占全球矿产供应的74%。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钴精炼国(占初级产量的72%)。印度尼西亚是继中国之后最大的精炼钴生产增长市场,预计中期内将占精炼钴总增长的四分之一。

2021年,含钴电池化学成分占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的四分之三(74%)——这主要是由于钴确保了其卓越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性能。

钴研究所所长亚当·麦卡锡表示:“随着电动汽车继续彻底改变绿色和可持续的交通方式,含钴电池是欧洲、北美和中国许多汽车制造商的首选技术。”

嘉能可钴交易商主管兼钴协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大卫布罗卡斯表示:“如果世界要实现可持续和公正地过渡到更绿色的未来,确保原材料的获取至关重要。钴在电池和回收利用中的作用使其成为气候中和未来的关键材料之一”。

报告预计,随着汽车行业生产更多的电动汽车,未来五年钴需求将从2021年的17.5万吨增至32万吨。虽然今年和2023年钴供应预计将增加,市场更加平衡,但从2024年开始供应将开始放缓。“从2024年到2026年,供应将平均每年增长8%,而需求增幅将超过12%。”报告还称,到2026年,电动汽车将占到钴需求的一半。

在价格方面,据wind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钴矿均价升至37.8万元/吨,同比上涨41.4%。国内电钴2021年底报价49.1万元/吨,同比上涨76%,创2019年以来新高。

受需求带动及原材料大幅波动,车企巨头们在抢矿热潮中同样关注到了钴资源。

4月12日,通用汽车发布声明称,公司已与嘉能可达成钴供应协议。根据协议,澳大利亚的穆林穆林(Murrin Murrin)矿区将在数年内向通用汽车提供金属钴,但协议并未说明具体数量和价格。

通用计划在其自主生产的电池中使用钴这一耐热性极好的金属原材料,这些电池预计将为雪佛兰Silverado EV、GMC HUMMER EV和凯迪拉克LYRIQ等电动汽车提供动力。

3月21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宣布,已与华友钴业和青山集团签署两份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拟分别与后者在印尼和广西各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以进一步巩固在国内电池价值链中的地位。

按照大众中国方面透露的信息,大众汽车与华友钴业、青山集团计划在印尼成立一家合资公司,预计在满产后该合资公司的原材料总产能可以满足160GWh电池所需的镍、钴原材料供应;此外,大众汽车还计划与华友钴业建立专门从事镍、钴硫酸盐的精炼、前驱体加工和正极材料生产的合资公司,以助力大众汽车进一步优化电池成本。

此外,早在2020年,特斯拉就向全球最大的金属矿商嘉能可采购钴原料。按照双方的长期合作协议,嘉能可将向特斯拉每年供应6000吨的钴。

生意社最新报价显示,5月17日钴价大幅下跌,钴市行情下跌。5月17日钴价5003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钴价510500元/吨下跌,跌幅2.00%。

生意社分析称,LME市场钴价大跌,国际钴价大幅下跌,国内外价差减弱;三元电池装机量占比下滑,钴市需求不及预期,上海市特斯拉复工复产,疫情拐点暂未明朗,企业大面积复工及物流运输仍未全面恢复,钴市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涨价潮传导至终端,新能源汽车销售低于预期。钴盐价格大跌,金属钴受累下跌,钴价下跌压力加大。

安信证券表示,短期钴价短期受数码及动力电子消费疲软及供应增量预期打击回调。随着下游复工复产,数码电子逐步走出淡季,在原料库存较低的支撑下钴价有望维持高位。

最后更新:2022-05-18 17:33:24

海融网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海融网”的作品或图片,版权均属于海融网。海融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机构未经海融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海融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合作单位,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用户和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始出处或信源主张权利。特别提醒:本网刊发或转载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文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