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海报

锂电应用行业实现快速增长 拓邦股份预计上半年净利润超3.97亿

锂电应用行业实现快速增长 拓邦股份预计上半年净利润超3.97亿

拓邦股份预计2021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97亿元-4.39亿元,同比增长90%-110%;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34-0.38元/股。

图片来源:拓邦股份官网

图片来源:拓邦股份官网

7月12日,拓邦股份(002139)披露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1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97亿元-4.39亿元,同比增长90%-110%;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34-0.38元/股。

拓邦股份

针对净利润同比上升主要原因,拓邦股份表示,需求端:智能化社会加速到来,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且将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智能控制器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下游需求仍保持较高的景气度。公司深耕智能控制领域多年,依托“三电一网”核心技术,面向家电、工具、锂电应用、工业四大行业提供智能控制解决方案。2021年上半年四大行业均实现了快速增长,工具板块依旧保持较高的增速。

供给端:2021年上半年,原材料短缺、价格持续上涨的因素同比环比都变得更为严峻。公司管理层提前布局,积极应对,将保障供应安全提至经营首要位置。公司通过积极与客户预沟通需求计划、提前备货、国产替代等方式保障客户订单的及时交付,降低了涨价、缺货对上半年经营利润的影响。面对风险和困难,公司选择和客户共同面对,与上下游一起共度难关,获得了下游客户的信任和增量订单的机会,得到了上游供应商的供货支持。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与管理能力快速提升。

内部运营:2021年上半年,公司五大核心战略同步推进。头部客户数量及份额稳步增加,收入同比快速提升;公司技术创新及领先能力持续深化,上半年创新产品及高附加值产品收入占比稳步提升;增效降本措施持续推进,组织及流程体系进一步完善,为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另外,非经常性损益大幅增加,增厚公司净利润:2021年一季度,公司持有欧瑞博的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较2020年末有所增加,该项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增加公司2021年年度净利润约9,334.70万元。

据了解,拓邦股份聚焦智能控制行业20余年,主营业务为智能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三电一网”技术为核心,面向家电、工具、工业和锂电四大行业提供各种定制化解决方案。

业绩方面,去年拓邦股份实现营业收入55.6亿元,同比增长35.6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5.34亿元,同比增长61.27%。今年一季度,拓邦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6.98亿元,同比增长120.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9亿元,同比增长279.86%。

在锂电业务布局方面,近年来,拓邦股份应用以“储能+轻型动力”为主要发展方向,可提供电芯、BMS、PACK全产业链服务。主要应用领域有:一是通信基站备电用储能;二是二三轮车换电应用市场,包括和平台运营商、低速车车厂的合作;三是海外家庭储能、商用储能等。

今年1月15日,拓邦股份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拓邦锂电池有限公司将使用自有或自筹资金1540万元收购宁辉锂电70%的股权,以及向目标公司增资1800万元,交易完成后拓邦锂电将持有宁辉锂电83.5%股权。

海融网还注意到,5月31日,拓邦股份10.5亿定增落地,其中,7.5亿元将用于拓邦惠州第二工业园项目,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资料显示,拓邦惠州第二工业园项目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拟建设建筑面积20.96万平方米,投资总额8.99亿元,其中土建投入4.59亿元,设备投入3.56亿元。项目生产产品包括锂电池及高效电机产品,锂电池产品年产能可达1.3GWh,高效电机产品年产能可达860万件。

国信证券表示,定增项目落地,利于拓邦股份“一体两翼”业务加速发展。“两翼业务”高效电机和锂电池业务发展前景广阔,公司具备相应能力储备,且与传统主业智能控制器在产品和客户层面有较好的协同效应。未来新产能的释放利于公司形成1+1+1>3的正向反馈发展。

国金证券最新研报显示,智控行业受专业化分工加深驱动,随着未来5G与物联网应用场景不断开发落地,细分赛道众多。未来1)电动工具和智能家居可达市场空间超千亿,公司市占率提升空间大;2)工业控制与锂电专用业务基数较小,有望保持高增长。国金证券看好拓邦业务聚焦战略,基于创新与定制化交付能力提升细分市场占有率,基于锂电业务协同效应保持工具市场龙头,保有家电市场地位,未来有望基于物联网平台加深对智控市场渗透,三年营收有望从55亿提升至136亿。

最后更新:2021-07-13 10:42:11

海融网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海融网”的作品或图片,版权均属于海融网。海融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机构未经海融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海融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合作单位,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用户和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始出处或信源主张权利。特别提醒:本网刊发或转载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文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