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图/巴斯夫
7月12日,巴斯夫对外宣布,计划在其德国施瓦茨海德(Schwarzheide)正极活性材料(CAM)生产基地新建电池回收试验装置。该装置将支持回收工艺流程的开发并实现技术的不断优化,从报废的锂离子电池、电池生产商和电池材料生产商的生产废料中高效回收锂、镍、钴和锰。
这项投资预计将创造约35个新生产岗位,并计划于2023年初启用装置。电池回收是电动汽车市场减少二氧化碳足迹的一项重要长期市场需求,亦可满足更严格的政策措施,比如欧盟拟议的电池法规中就涉及到镍、钴、锂的回收效率和材料回收目标。
施瓦兹海德生产基地位于德国东部的勃兰登堡州。巴斯夫在施瓦兹海德的此次投资,进一步深化了对欧盟委员会建立欧洲电池生产价值链日程表的支持。作为“欧洲共同利益重点项目”(IPCEI)的一部分,该项目由欧盟委员会根据欧盟国家援助规则于2019年12月9日批准。施瓦兹海德基地推出的创新电池材料以及下一代电池材料和工艺研发(包括电池回收),作为IPCEI电池研发项目的一部分,由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依据德国联邦议院决议以及勃兰登堡州经济、劳动和能源部依据勃兰登堡州议会决议共同资助。
电动汽车市场预期在未来将快速增长,回收将为正极活性材料提供一种具有竞争力且可持续的金属原材料获取方式。回收金属将用于生产新的正极活性材料,助力实现电池价值链的循环经济。
巴斯夫贵金属和基本金属服务业务部高级副总裁Matthias Dohrn博士表示:“通过投资电池回收,以及正极活性材料领先的生产工艺技术,我们志在实现‘闭环’,并将巴斯夫正极活性材料的二氧化碳足迹较行业标准减少60%。这将使我们能够满足车企客户的需求,同时也助力实现更可持续的未来。”
海融网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海融网”的作品或图片,版权均属于海融网。海融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机构未经海融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海融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合作单位,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用户和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始出处或信源主张权利。特别提醒:本网刊发或转载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文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