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海报

蜂巢能源黄征:全力打造车规级动力电池供应链质量体系

蜂巢能源黄征:全力打造车规级动力电池供应链质量体系

蜂巢能源采购中心副总裁黄征表示,公司正在全力打造车规级动力电池供应链质量体系。在生态产业园规划与供应链整合方面,蜂巢能源正在打造资源型产业园、客户型产业园、碳中和产业园,助力“蜂链生态伙伴战略”生态体系建设,以客户出发,推动产业链升级,布局全球市场。

动力电池,无钴电池,蜂巢能源,企业家峰会

锂电池产业供应链安全困局如何破解企业家峰会现场

电池百人会-电池网12月28日讯(陈语 张倩 山东青岛报道)“全球动力电池增长迅猛,2019年及2020年平均增幅仅16%,2021年进入爆发期,预计增幅高达183%,未来预计复合增长率高达38%。”

12月28日上午,在山东青岛召开的锂电池产业供应链安全困局如何破解企业家峰会上,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购中心副总裁黄征作出了上述预判。

动力电池,无钴电池,蜂巢能源,企业家峰会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购中心副总裁黄征

本次企业家峰会上,黄征作了题为《凝心聚力,赢在协同》的主题演讲,分享了动力电池行业需求与困境、蜂巢能源产业布局情况等,电池网摘选了其部分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据黄征介绍,目前动力电池行业面临能耗双控、产能错配、资源紧张等困境。

动力电池企业及上游材料供应商均在2020年底开始新扩产能,电池投产周期1.5年,上游原材料投产周期2.5年,造成供需错配,导致物料2021年至2023年供应持续紧张,储能电池、轻型电池2022年开始迅速增量,进一步加剧供应紧张局面。

黄征举例说,随着能源短缺带来的危机持续发酵,在国内,由于煤炭和电力供应偏紧,导致东北三省、东部沿海、西南地区多个省份限电态势加剧,对于负极材料企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预计石墨化产能竞争问题将延续到明年年底。

在原材料方面,我国对外依存度也较高。黄征表示,全球镍的储量分布较为集中,前三大国家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巴西占比均超10%,合计约占全球镍储量的60%;而中国镍的储量较少,仅占全球储量的3%,原材料主要依靠进口;刚果(金)、澳大利亚、古巴三国钴储量全球占比约75%,中国已探明的钴储量仅为8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1%;中国是钴消费大国,钴原料主要依靠从刚果(金)进口。全球锂资源主要分布在智利(南美)、澳大利亚、阿根廷(南美)、中国等,四国锂资源占比超过80%;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锂消费国,占全球消费量的35%以上,锂盐生产大量依靠进口。

黄征介绍,在12月8日举行的蜂巢能源第二届电池日上,公司发布了面向2025年的领蜂“600”战略宣布2025年全球产能规划目标提升至600GWh。为确保产能战略目标实现,蜂巢能源同步提出了品类创新、AI智能制造、蜂链生态伙伴、资本共创等四大支撑战略,分别在产品、智造、供应链、资本四大维度支持领蜂“600”战略目标实施落地。

其中,在蜂链生态伙伴战略方面,蜂巢能源将以创新的采供协同模式,打造安全的供应链生态伙伴体系,确保产能供应需求。同时,蜂巢能源将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建立生态产业园,推动建立蜂群模式的生态体系,从而打造共生、共创、共赢的产业生态体系。

根据蜂巢能源电池日上发布的规划,公司材料采购量在2021年达到5GWh,交付及时率达98%,无事实性停线;2022年,材料采购量将达到27GWh,实现100%交付及时率以及0停线情况;到2025年,材料采购量达到600GWh,实现100%交付及时率以及0停线情况。

同时,黄征表示,蜂巢能源正在全力打造车规级动力电池供应链质量体系。

在生态产业园规划与供应链整合方面,蜂巢能源正在打造资源型产业园、客户型产业园、碳中和产业园,助力“蜂链生态伙伴战略”生态体系建设,以客户出发,推动产业链升级,布局全球市场。例如,依托西南地区丰富矿产及水电资源,打造电芯原材料全生态产业园;依托华东江浙皖传统制造及电子集成优势资源,打造PACK及模组零部件产业园。同时,依托德国基地辐射欧洲优质客户,引导国内核心战略供应商在欧洲建厂。

在技术创新方面,蜂巢能源正在做加法:在正极材料、隔膜、箔材、电解液等电池生产的多个环节进行技术创新。

在生产应用方面,蜂巢能源则在做减法:推动技术、行业、包装材料、生产工艺等多方面的标准化,构建产品开发模块化、产品应用体系化平台,从而保障工艺一致性,最终实现规模化、自动化。

(以上观点根据会议现场嘉宾发言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

最后更新:2021-12-28 12:01:05

海融网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海融网”的作品或图片,版权均属于海融网。海融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机构未经海融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海融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合作单位,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用户和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始出处或信源主张权利。特别提醒:本网刊发或转载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文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