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海融网注意到,9月1日起,最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正式实施,所有新生产的电动自行车都必须符合新国标要求。
据了解,2024年12月3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发布,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此次实施的新国标旨在通过强化防火阻燃、防篡改等技术要求,降低火灾和事故风险。
和原有行业标准(GB 17761—2018)相比,新国标新增近200项技术要求,覆盖生产、流通、使用全链条,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以下为新国标重要变化:
强化了非金属材料防火阻燃要求;
明确了电动自行车使用塑料的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
增加了电动机低速运行转矩等要求;
完善了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的防篡改要求,车速超25公里/小时,电机就不再提供动力;
提升了制动性能要求,缩短一半刹车距离;
将使用铅酸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上限由55公斤提升到63公斤;
新增了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一致性要求;
要求电动自行车具备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不再强制要求所有车型均安装脚踏骑行装置;
明确了电动自行车鼓励安装后视镜;
要求生产企业明确电动自行车的建议使用年限,并在铭牌、产品合格证上进行标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从今日起,新生产的电动自行车都必须符合新国标要求,但对于消费者而言,已购买的不符合新标准的车辆不会被强制淘汰,可由各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借助以旧换新等政策加速更新换代。
在企业销售方面,新国标则额外给予2025年8月31日及之前按照旧标准生产的车辆3个月的销售过渡期,允许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2025年12月1日之后,所有销售的电动自行车产品均必须符合新标准规定。
7月份,国家消防救援局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老旧电动自行车和蓄电池淘汰需要较长周期。全国在用电动自行车总量约为3.8亿辆,尽管国家推出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今年上半年已置换旧车846.5万辆),但不可能在短期内全部置换为符合新国标的安全水平较高的新车,老旧车辆和电池带来的火灾隐患将长期存在。
此次新国标的实施,不仅关乎电动自行车产品的安全性能提升,更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催生出一系列新的商业机会,促使企业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战略,积极探寻转型升级之路。
海融网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海融网”的作品或图片,版权均属于海融网。海融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机构未经海融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海融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合作单位,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用户和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始出处或信源主张权利。特别提醒:本网刊发或转载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文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