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5月5日,电池百人会副理事长单位——容百科技(688005)在与投资者交流时提到,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64亿元,作为国内唯一在海外拥有大规模正极材料生产基地的企业,全球化布局优势充分显现。
三元材料业务方面,2025年一季度,容百科技韩国基地持续保持大批量出货状态,欧洲波兰项目也已正式启动。公司中镍产品成功获得国内大客户订单,欧洲的产能也已被提前锁定。
其中,2025年一季度,容百科技产品在低空经济这一新兴领域实现了批量化出货,终端客户覆盖了国内外多家头部飞行器企业。随着新兴市场对高能量密度产品需求的不断提升,公司将进一步巩固三元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以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
此外,提及三元高镍和中镍是否会成为主流技术路线时,容百科技认为,三元高镍与中镍技术路线将在长期内占据主流地位。其中,中镍凭借高电压特性具备显著性价比优势,公司正加速中镍产品研发,并与国内外头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实现中镍材料批量出货。待2026年欧洲工厂投产后,中镍材料出货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同时推动国内产线同步承接中镍订单,强化市场竞争力。
锰铁锂业务方面,容百科技现有锰铁锂产能已实现满产满销。其中,一代产品在电动汽车市场实现了量产突破,获得了客户万辆汽车配套的订单需求。二代产品持续配合客户进行开发验证,已完成百公斤级批量验证,且快充性能取得了突破,为后续在民用汽车市场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容百科技规划和客户预测,锰铁锂产品2026年预计需求继续大幅提升;公司也在着手规划新产能建设,并进一步拓展新老基地产能。盈利方面,当销量突破万吨级后,依托规模化效应带来的供应链优化与工艺降本优势,有望实现盈利。锰铁锂产品凭借高比能量密度、长续航里程的技术优势,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且可与三元中镍、高镍产品掺混使用,进一步拓展盈利空间。
钠电材料业务方面,容百科技钠电正极材料产品在动力储能、启停电源等领域,已在国内外头部电池厂商中占据领先地位。一季度,公司获得了千吨级的层氧材料订单,以及百吨级的其他相关订单需求。为更好地匹配客户需求,公司正在加速推进钠电正极材料的产业化进程。目前,湖北仙桃年产6000吨的新型一体化钠电正极材料生产线改造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容百科技涉足钠电行业多年,产品迭代不仅局限于材料创新,更延伸至电池应用及BMS系统革新。核心工作聚焦市场导入,涵盖成本测算、商业模式构建、商业路径探索、质量标准制定,以及产线选型与工艺优化。同时将于年内建成6000吨示范产线,旨在开发适合规模化生产的产线类型。预计2026-2027年实现产能突破,推动钠电业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固态电池业务方面,容百科技应用于半固态电池的相关正极材料与下游客户保持着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已开始批量出货。 在全固态电池方面,容百科技重点研发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与固态电解质。2025年一季度,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已实现吨级送样测试,同时正在湖北仙桃基地推进硫化物电解质中试线建设。
容百科技紧密围绕国家战略以及行业顶尖客户的需求,针对硫化物电解质及配套的正极材料开展了持续深入的研究。目前,已完成了电解质连续式生产的产线设计,部分量产设备也已完成带料验证,预计将于四季度完成中试线的建设工作。
富锂锰基及四元路线产品方面,由于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在容量提升上存在瓶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愈发受到关注。目前行业内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产业化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而容百科技的测试显示,该材料在全固态体系中的容量可达300毫安时/克,且具备一定的循环性能,预计今年年底前可产出相关成果。容百科技还将持续开展NCMA材料的产品研发工作,目前已有相应产品出货。同时,公司协同大客户推进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开发,产品已实现公斤级送样。
产能方面,容百科技韩国基地2025年一季度开工率约60%-70%,二季度销量预计有所增长。韩国一期产能2万吨,已在2024年年底实现满产;韩国二期产能4万吨,今年一季度已经开始调试,并将在下半年达产。随着海外客户开发的推进,一、二期总产能预计2026年上半年实现满产,届时,将考虑建设韩国三期工厂,产能约4-5万吨。
海外市场客户方面,容百科技表示,受制于关税政策,中国产出的产品已基本不再出售到美国市场,目前出口美国的产品主要来自韩国工厂。值得注意的是,自第二季度起,美国市场订单有望继续呈现上涨趋势。尤其第三季度,伴随客户车型订单增多以及大圆柱电池技术成熟,韩国工厂出货量预计将大幅提升。
此外,容百科技提到,目前欧洲订单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与国内头部客户签订协议,助力其开拓欧洲市场;二是与日韩在欧布局企业达成合作,待公司波兰工厂建成后,为其供应产品;三是满足欧洲本土电池厂及车企的需求。
海融网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海融网”的作品或图片,版权均属于海融网。海融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机构未经海融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海融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合作单位,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用户和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始出处或信源主张权利。特别提醒:本网刊发或转载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文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