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海报

吴辉:35家上市公司存货近2737亿 电池去库存或延至明年下半年

吴辉:35家上市公司存货近2737亿 电池去库存或延至明年下半年

根据EVTank最新数据,截止到2023年6月底,纳入EVTank统计范围的全球46家动力(储能)电池企业的实际产能已经达到2383.6GWh,其中78.8%的产能来自中国国内。

ABEC 2023 | 第10届中国(深圳)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现场

ABEC 2023 | 第10届中国(深圳)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现场

海融网12月6日讯(陈语 张倩 广东深圳 图文直播)12月4日-7日,全球电池行业盛会——ABEC 2023 | 第10届中国(深圳)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在广东深圳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电池“达沃斯”(ABEC)组委会主办,电池网、海融网、我爱电车网、能源财经网、电池百人会联合主办,来自全球电池新能源产业链的“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界600+嘉宾出席盛会,围绕“竞争or竞合 发现产业突围路径与蜕变力量”这一主题,在交流与分享中,掀起头脑风暴,点亮思维,实现价值对话与精准对接。

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

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

6日上午,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在论坛上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电池新能源行业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分享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锂电池、新能源车、充电桩、储能等电池新能源行业细分领域竞争格局,海融网摘选了其部分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2023年电池新能源行业关键词:产能结构性过剩和去库存

"2023年的关键词是'产能结构性过剩'和'去库存'",吴辉在论坛上表示,在产能方面,根据EVTank最新数据,截止到2023年6月底,纳入EVTank统计范围的全球46家动力(储能)电池企业的实际产能已经达到2383.6GWh,其中78.8%的产能来自中国国内,海外动力电池产能仅占21.2%。

到2026年年底,全球46家纳入统计范围内的企业的规划合计产能将达到6730.0GWh,相比2023年上半年的实际产能增长182.3%。

“这个产能大概率会投产,并且很多企业已经开工建设。不过也会有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比如在行业整体过剩的情况,有的项目就不建了。”吴辉表示,在需求方面,2023年和2026年全球动力(储能)电池的需求量将分别为1096.5GWh和2614.6GWh,全行业的名义产能利用率将从2023年的46.0%下降到2026年的38.8%。

在库存方面,EVTank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产业链的动力电池库存高达164.8GWh,2022年全行业的动力电池库存达到历史新高,使得2023年行业去库存的压力大增。从代表性的上市公司来看,不完全统计的产业链35家上市公司的存货合计高达2736.9亿元,多家上市公司的存货应收占比超过50%。

“从2023年初到2023年第三季度,整个电池行业去库存的力度还是不够大,库存降低比例相对较少。库存要降到合理的水平,可能要到2024年下半年才会有比较好的库存水平。”吴辉分析称,“引起这些现象的本质原因,预期过高引起投资过热,下游需求跟预期差距较大。新能源行业非常卷,但是横向看,新能源还是非常好的行业,它比其他行业还是好很多,只是大家对它的期望过高,觉得现在下游的需求比之前想象得稍微差一点。”

其中,在储能和动力市场,疫情期间的高增长速度在2023年开始放缓,下游需求增速逐步回归理性,产业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出口及海外市场,锂电出口金额增速从2022年的87.23%降低到2023年1-10月的44.29%,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产业链企业海外建厂并不如预期的顺利;在小动力及ICT市场,行业需求的恢复比预期缓慢,以电动工具等为代表的小动力需求在2024年上半年仍难以同比增长,消费电池产品的同比增速仍然为负数。

吴辉进一步解释说,“大家寄予厚望的出口,截止到今年10月份,整个锂电池对海外出口的增速也是下滑的,因为去年的增长速度确实很高,高增长的速度下滑之后,也是导致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小动力和数码市场更惨了,以电动工具、电动两轮车和吸尘器为代表的工具,每个季度的同比都是下滑20%以上。同时,现在很多做圆柱电池的18650的企业,今年一整年都在清库存。”

精准数据驱动精准营销 竞争力品牌榜单及白皮书赋能行业

“从主机厂角度看,都在逐步地扩大供应商朋友圈,增加二供三供的供应比例。”吴辉称,多重因素影响下,企业竞争格局正在并且继续发展变化:随着行业的逐步成熟,竞争的逐步加剧,垄断竞争的格局将被打破,可以预见的是第二梯队的电池企业市场份额将逐步提升;另外,包括整车企业、外资企业、新进入企业等在内的电池公司也将在现有的动力电池份额中分得一定的市场。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只有通过多维度的研究来筛选行业内具备竞争力的企业。

本次论坛上,吴辉还重点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电池新能源行业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主要呈现在整个大的背景下,企业竞争环境和竞争要素发生的变化。吴辉举例说,“在正极材料榜单中,磷酸铁锂企业占比快速提升,这跟下游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出货量有很大关系。从绝对的出货量来看,榜单里面磷酸铁锂企业出货量远远超过三元电池企业。”

“我们每年会还会发布产业特色城市十强、新型储能产业特色城市十强、产业特色园区十强、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城市竞争力十强等榜单。”吴辉还提到,近年来,基于国内外电池新能源产业链第一手综合数据和严谨的间接研究数据,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推出了一系列行业深度白皮书,重点覆盖锂离子电池及其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储能及其产业链、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链和其他新型电池体系及产业链等。  

依托丰富的内部数据库和大量的一手调研信息,白皮书结合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年报和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计划书、评估报告等进行数据挖掘,其数据、观点和内容被海内外大量的新闻媒体、上市公司和研究机构引用。

【延伸阅读】

2023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动力电池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

2023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储能电池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

2023年中国锂电池行业正极材料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

2023年中国锂电池行业负极材料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

2023年中国锂电池行业隔膜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

2023年中国锂电池行业电解液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

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

2023年中国充电桩运营服务商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

(以上观点根据论坛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

最后更新:2023-12-06 10:03:41

海融网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海融网”的作品或图片,版权均属于海融网。海融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机构未经海融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海融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合作单位,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用户和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始出处或信源主张权利。特别提醒:本网刊发或转载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文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