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海报

废旧电池“僧多粥少”!千亿级赛道背后风险暗藏

废旧电池“僧多粥少”!千亿级赛道背后风险暗藏

随着企业布局热情的提升,目前电池回收产能已不缺,但废旧电池“僧多粥少”,同时,受碳酸锂价格、市场炒作等因素扰动,电池回收市场风向也多变,投资风险较大。

废旧电池回收—原料再制造—材料再制造—电池组再制造—再使用—梯级利用 图片来源:格林美

废旧电池回收—原料再制造—材料再制造—电池组再制造—再使用—梯级利用 图片来源:格林美

目前各个领域对ESG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基站备电、储能、充换电等领域对梯次利用的需求,以及电池制造领域对再生料占比要求均在不断提升,电池回收需求进一步被释放。

近期,国内外企业纷纷加码电池回收领域布局:5月22日,天奇股份(002009)公告,携手与湖北生态合作推动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项目落地;5月9日有外媒报道称,嘉能可计划建立欧洲最大的电池回收厂,以寻求发展其自然资源业务;5月8日,特斯拉在得克萨斯州Corpus Christi的锂精炼厂正式破土动工,该工厂未来还将介入处理加工其他中间锂原料,如回收电池和制造废料的原料等;5月7日,SK Ecoplant称,将与中国当地合资法人在江苏盐城市开发区内建立及运营占地8000㎡的废弃电池回收预处理设施,并加强与上海现有废旧电池设施的合作。

千亿赛道逐渐火热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拆解与梯次利用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白皮书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实际回收量为41.5万吨,同比增长75.8%。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两种主要方式为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其中,磷酸铁锂电池仍然主要用于梯次利用,而包括三元和钴酸锂等电池更多用于回收拆解再生利用。

EVTank表示,2022年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拆解与梯次利用行业呈现出量价齐升的爆发式增长局面,整个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154.4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82.8%。

EVTank预计,到2030年,整个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达到1053.6亿元,届时实际回收量将越来越接近理论值。

近日,中信建投也发布研报分析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16GWh,2021年开始翻倍增长2022年达295GWh,CAGR超50%,按照5-8年的电池服役年限进行估算动力电池回收作为新能源汽车后周期产业开始进入行业发展的加速期,预计2026年前后动力电池报废量急剧增长,报废总量超过100GWh,2032年之后则有望进入TWh时代,2022年至2035年CAGR达到33%,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将保持长周期景气度。

中信建投称,根据估算,动力电池行业在2030年前后达到千亿规模市场空间,企业的回收渠道、技术、资质、规模将是行业核心竞争力。

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显示,按照动力电池4-8年的使用寿命估算,2017年前后国内大规模装机的新能源车动力电池也将在今年迎来回收放量期。同时,在碳酸锂大幅涨价的带动下,废旧动力电池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部分企业反映,部分电池折扣系数(废料价与新货价的比)已由2021年最低60%上升至2022年的100%以上。特别是随着动力电池装机大规模放量,锂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动力电池回收的市场价值也将更加凸显。有关研究机构测算,到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可达1406亿元,比2022年实际市场规模增长近9倍。

企业方面,目前电池回收利用链条长、环节多、范围广,市场参与者众多,主要有车企、电池企业、材料企业、第三方回收企业等等,还有一些跨界企业也正在进入这一赛道。其中,我国主要动力电池企业,多数已在电池回收领域有所布局。

据EVTank统计,2022年梯次利用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企业主要为比亚迪、天赐材料、光华科技、华友循环、格林美、邦普循环、赣峰循环等,2022年回收拆解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企业包括邦普循环、赣峰循环、金泰阁、华友循环、格林美、广东金晟、恒创睿能、时代中能等。

此外,电池回收也备受资本看好,据电池网此前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今,已有广东金晟、顺华锂业、赛德美、博萃循环、恒创睿能、动力再生、杰成镍钴、融通高科、锦源晟、瑞隆科技、道童新能源、奇点能源等多家电池回收产业链企业接连宣布完成大额融资。

利好政策持续加码

与此同时,电池回收领域利好政策也在持续加码。

工信部现已发布4批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企业数量已达88家。根据工信部官网最新显示的信息,目前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已接近1.46万个。

3月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自愿性认证工作,健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市场体系,促进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快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在政府投资工程、重点工程、市政公用工程中使用获证梯次利用产品。 

3月1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要健全回收利用体系,加强智能拆解等关键技术攻关,提升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水平。

电池网注意到,今年以来,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已组织召开两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座谈会,提出抓紧制定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细化各方责任要求;加大综合利用先进技术推广力度,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提高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水平。

据悉,我国现行的动力电池回收规范是2018年8月开始执行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明确了各相关主体责任,以动力蓄电池编码标准和溯源信息系统为基础,实现动力蓄电池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责任可究,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推动建立完善的标准和监管体系,促进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健康持续发展。

随着动力电池回收规模的扩大,规范动力电池回收迫在眉睫。

在工信部4月18日发布的《2023年规章制定工作计划》中,《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属于需要在年内完成起草并适时提请审议的项目。

电池回收乱象待解

尽管电池回收市场前景广阔,也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表示,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还处于商业化初期,锂、钴、镍等资源循环再利用规模小,行业乱象不断,存在经济效益较低;多数企业回收方式粗放,材料分选与回收率低,回收价值低的电池浪费严重;且存在二次污染问题、暴力拆解安全隐患;相关行业标准与政策法规还处于探索阶段;梯次利用电池质量参差不齐问题、成本偏高、管理不规范、盈利空间小等诸多问题。

今年两会期间,中创新航(03931.HK)董事长刘静瑜表示,当前,动力电池回收领域仍存在消费端去向不明导致退役动力电池流入非正规渠道,拆解回收方法和回收规模化不足导致环境隐患及经济价值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资源问题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潜在因素。

格林美(002340)近日在调研时表示,黑粉作为电池回收的重要产物,既可以被当作产品销售也可以作为制造电池材料的中间品。由于不同类型所产出的黑粉的金属含量和种类不同,叠加企业的处理工序、工艺存在区别,黑粉市场还处在一个非标准化的时期。

此外,废旧电池回收报价也相对混乱。

SMM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废旧锂电回收价格跟随碳酸锂价格一路下跌,回收产业链各玩家对下游需求不看好,整体回收市场进入到停滞的局面,市场比较悲观。2023年4月下旬,碳酸锂止跌反弹,废旧锂电价格顺势上涨,但下游材料、电芯需求未见明显恢复,回收产业链各环节预期脱节。

SMM分析称,近半月来因上游废料贸易商囤货拉涨价格,原料价格高位已经超过冶炼厂的成本底线,下游镍钴盐市场需求未有明显恢复,镍钴产品价格与原料成本倒挂,镍钴系数与锂系数的同步上行其实也是在背负锂的成本,种种不理性的因素使得下游冶炼企业对于高价已持观望态度,目前价格回归理性的诉求在回收市场中迅速扩散。5月19日上游电池贸易商从前期的捂货不出,也纷纷开始有向下游询价出货的意愿。目前下游冶炼企业不急于采购的态度也比较坚决,回收市场三元、铁锂废料价格有望进一步下调。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建议:一是加快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法律法规;二是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标准化体系;三是加快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研发;四是因地制宜优化回收利用产业布局。

于清教建议,从企业方面来说,一是回收技术创新,提升锂、钴、镍等回收率,降低成本;二是打通回收渠道,例如部分电池回收企业与产业链合作伙伴采用“梯次电池以租代售”“废料换材料”等商业模式,打通材料制造与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环节,获取更多稳定且低成本的废旧电池;三是产能规模提升,理论上,产能规模越大,利润越高;四是保障电池回收再利用过程的安全与环保。

从政策方面来看,于清教建议,一是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规划,同步强化支持政策与监管政策,规范电池回收行业;二是完善电池回收、运输、储存等标准,创新技术与商业模式,提升相关材料回收率,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三是严控形式主义,推进相关示范项目落地需循序渐进、因地制宜,谨防地方性梯次利用项目盲目上马。

刘静瑜建议,对电池回收体系进行顶层策划,由动力电池企业牵头,从产品设计源头制定电池回收路线,建立高效电池回收体系;制定回收过程的标准规范,确保回收低碳、环保、高效,并具备经济价值;优先支持具备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大数据管理能力,掌握低能耗零污染材料再生技术的动力电池企业进行产业化布局。

宁德时代(300750)董事长曾毓群在今年两会期间也建议以“双碳”目标为导向,发挥中国产业链完善、应用数据丰富的优势,针对碳足迹、ESG、回收溯源、梯次利用等实际管理需求,研究设计我国电池护照,并将其作为我国电池行业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化管理工具。

结语:近期,多维复杂要素杂糅,碳酸锂波动成常态。今年4月底以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自18万元/吨的底部区域持续上涨,5月中旬重回30万元/吨。但从本周一开始,碳酸锂价格涨势已放缓。从电池网调研情况来看,随着企业布局热情的提升,目前电池回收产能已不缺,但废旧电池“僧多粥少”,同时,受碳酸锂价格、市场炒作等因素扰动,电池回收市场风向也多变,投资风险较大。

最后更新:2023-05-23 18:00:05

海融网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海融网”的作品或图片,版权均属于海融网。海融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机构未经海融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海融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合作单位,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用户和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始出处或信源主张权利。特别提醒:本网刊发或转载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文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