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海报

电池四大主材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各大厂商纷纷亮相看家本事

电池四大主材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各大厂商纷纷亮相看家本事

电池四大主材市场竞争正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各大生产商将更加聚焦技术工艺、产品品类、设备能力、生产效率等方面带来的成本优势。

磷酸铁锂

海融网5月18日讯(林音 广东深圳报道)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快速发展下,锂电池市场需求持续支撑材料市场发展空间,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均作为电池四大主材均包含在内。经梳理,海融网发现,自2022年以来,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及市场供需影响,四大材料市场均呈现了不同的发展态势。 

其中,在正极材料领域,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分析,2022年上游的金属尤其是碳酸锂价格继续上涨,带动各类正极材料的价格也出现持续上涨,2022年全年,国内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平均价格由2021年的5.3万元/吨上涨到2022年的14.5万元/吨,包括三元材料、钴酸锂材料和锰酸锂材料在内的正极材料的年平均价格均同比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2022年中国正极材料的产值已经超过4000亿元,达到4391.2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09.4%,增长速度继续攀升。 

然而,进入2023年,受下游需求放缓,原材料产能释放及价格持续下行等影响,正极材料行业一度进入凛冬,从锂价来看,市场价格从高点一路下行,直到4月26日一度跌破18万元/吨。 

在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电池百人会、ABEC、海融网、电池网、我爱电车网、能源财经网举办的2023年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调研活动中,有业内人士曾透露,“买涨不买跌”是锂电行业通病,锂价开始下跌之后,大多数企业第一反应就是暂停采购,保持观望状态,但此前在高位时囤的原材料还在手中,叠加行业不景气,毛利率快速下降,业绩也随之大起大落。 

据海融网近日统计的57家电池新能源领域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上市公司业绩情况信息,2022年产业链企业普遍业绩高增,净利增幅最高达34倍;而进入2023年一季度,新能源行业遇冷叠加碳酸锂库存跌价等原因,近80%企业净利同比下降,与2022年一季度相比,增速大幅降低。 

国信证券日前研报表示,2023年一季度,在材料企业方面,由于原料与碳酸锂高度相关的电解液与正极环节在锂盐价格持续下跌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客户递延提货以及一定的资产减值计提,净利润出现较大波动;不过,从一季报中显示,容百科技/当升科技/德方纳米/湖南裕能等正极材料企业一季报显示现库存水平较2022年末分别有12%/41%/51%/66%的下滑,产品库存持续优化,原有库存加速消纳。 

除了企业端“自我救赎”显成效,市场端来看,近半个月以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自18万元吨价开启反弹后持续上涨,其于4月27日至5月17日的15个交易日期间实现15连涨,短短半个月,碳酸锂价格涨幅近55%。此外,锂电产业链下游排产也于近期逐步回升。 

市场分析,5月锂价止跌预期的情绪面带动对下游的备采情绪存在一定提振,市场预期磷酸铁锂需求较4月有一定的改善,企业排产增加;同时预期受采购需求推动,三元开工仍将上行。 

与正极材料企业一样,受碳酸锂价格波动影响较大的还有电解液领域的生产厂家,海融网统计了16家锂电电解液产业链上市公司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业绩,梳理来看,虽然大部分企业持续保持了盈利状态,但从2022年开始,业绩已然承压,7家公司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2023年一季度,所有企业营收净利更是集体下滑。 

当下,原材料价格出现企稳回升苗头,电解液或将也随之迎来价格拐点。东吴证券日前在分析天赐材料的研报也提到,2023年4月部分六氟厂商抛货导致价格已达行业成本线,行业逐步出清,随着碳酸锂价格企稳,预计公司第二季度单位盈利达0.7万元/吨左右,单位盈利见底企稳。 

从基本面来看,受益于碳酸锂价格企稳,5月以来,电解液锂盐六氟磷酸锂价格持续上涨,月涨幅已达37.6%。5月17日,国内六氟磷酸锂市场价格区间在14.2万元/吨-15.2万元/吨,市场均价涨至14.7万元/吨,每吨上调5000元,较昨日增幅3.52%。至此,5月以来,国内六氟磷酸锂价格涨幅已达73%。 

不同于正极材料及电解液,负极材料虽然没有受制于碳酸锂,但其受石墨化环节供需关系带来的价格波动,以及电池厂商降本诉求提升,负极材料领域竞争激烈也在加剧。 

EVTank在《中国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中分析,从负极材料出货结构来看,随着2022年大量石墨化加工产能的投产,整个石墨化加工费在2022年5月以来基本处于下行通道,从最高的接近3万元/吨的加工费,下跌到年底的2万元以内。EVTank预计,在石墨化产能严重过剩的大背景下,石墨化加工费在2023年将继续回落至石墨化加工成本附近。 

产能建设方面,2022年,全国尤其是在贵州、云南、四川和内蒙古新建了大量的石墨化及负极材料产能,随着在建产能的逐步释放,行业总体将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其中部分省市已经通过能耗双控等措施暂停石墨化和负极材料项目的审批,从而抑制行业过快无序扩张。 

负极材料领域已出现产能结构性过剩信号,优势资源会愈发向头部集中。生产商国民技术在研报中分析称,负极材料大规模的产能建设将会集中在2023-2024年释放。未来几年,国内锂电负极材料生产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第二梯队企业对第一梯队企业的追赶,以及第二梯队企业之间的竞争;低端重复产能将被淘汰,拥有核心技术、较强的质量控制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优势客户渠道的企业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行业内企业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 

同样,在隔膜方面,头部企业星源材质在2022年年报中也提到,隔膜产业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资金投入形成的规模优势和产能的迅速增加在推动生产成本逐步降低的同时,也使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低端市场竞争加剧。 

综合来看,电池四大主材市场竞争正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各大生产商将更加聚焦技术工艺、产品品类、设备能力、生产效率等方面带来的成本优势。5月16日-5月18日,为期3天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 2023)在深圳举办,四大主材厂商各显神通,纷纷亮出看家本事,优势产品、先进解决方案等让人目不暇接。

容百科技

彩客新能源

川发龙蟒

德方纳米

海科新源

海亮新材

华友钴业

惠强新材

江苏国泰

江特电机

杰瑞新能源

昆仑材料

蓝科途

璞泰来

杉杉科技

天赐材料

多氟多

盟固利新材料

新宙邦

中伟股份

天宜锂业

永太新能源

中化蓝天

天力锂能

中一科技

赛纬电子

中天新能

最后更新:2023-05-18 11:19:21

海融网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海融网”的作品或图片,版权均属于海融网。海融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机构未经海融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海融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合作单位,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用户和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始出处或信源主张权利。特别提醒:本网刊发或转载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文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